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战后,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

二战后,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际上反映出英美

A. 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B. 争夺欧洲控制权

C. 力争建立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

D. 争夺世界金融霸权的斗争

 

D 【解析】材料“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而英国……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反映了二战后英国与美国围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控制权进行斗争,实质上反映了英美争夺世界金融霸权的斗争,故D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要求,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英美争夺欧洲控制权,故B错误;当时英美也没有主张建立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故C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俄罗斯《晨报》报道,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意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

A.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B. 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

C. 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

D. 冲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查看答案

丘吉尔在谈及对斯大林的评价时说:“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主要反映出

A. 苏联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基础

B. 英国意欲学习苏联的工业化模式

C. 西方对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态度宽容

D. 斯大林模式在某些方面仍有可取之处

 

查看答案

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也正是从1973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

B. 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的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

C. 赫鲁晓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

D.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

 

查看答案

斯大林曾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强调“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实际上在苏联工业化时期,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一做法

A. 导致苏联农业生产关系长期落后

B. 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

C. 使苏联最终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 忽视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查看答案

1957年7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的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这一规定

A. 提高了农庄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B. 推动了农业的集体化

C. 根本上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D. 改善了农业生产布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