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90年代以来,美国共对...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90年代以来,美国共对外用兵42次,直接投入实战11次,年均用兵率比冷战时期高出一倍还多。1998年以来,美国对外国多次实施航空兵与导弹打击,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1998年8月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1993年3月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联盟力量”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美国怎样的外交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和目的。

(2)观察材料二所提供的地图,判断是哪场战争。结合历史及时政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

(3)上述材料反映了当今国际政治形势有何特点?有何重要启示?

 

(1)政策: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干涉他国内政。 背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经济实力雄厚。 目的:企图独霸世界。 (2)伊拉克战争。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直接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但真正目的是控制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借此推行美国的全球战略,企图形成美国主宰世界的单极格局,推行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确保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3)特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一方面世界形势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美国企图独霸世界,到处施威,同时地区冲突不断,因此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启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霸权主义是导致世界地区动荡不安的根源之一,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必须不断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一心一意谋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形势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干涉他国内政。其背景应当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90年代以来”,联系所学当时的国际形势,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经济实力雄厚等方面来回答。联系所学可知,其目的是企图独霸世界。 (2)从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是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美国要控制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推行全球战略主宰世界、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等方面来回答。 (3)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政治形势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其启示应当联系所学,从必须对霸权主义保持足够的警惕、必须不断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劈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故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

材料三北宋期间,中书管民,枢密官兵,三司主财,所有重要的数字已经不能对照,而下面则是亿万不识字的农民,社会上又普遍缺乏中层机构,所以我们也用不着追问他荆国公王安石介甫是否贞忠谋国,已先可断言他的筹划不合实际了。……仔细参考《宋史》里的叙述,我们也可以窥见新法失败的情形。譬如“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一千步为一方,内按土地肥瘠分五等抽税。可是即在畿国的开封府,其测量就产生技术上的问题,有谓“时方时止”,县内有山林,即无从着手。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怎样的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关键是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黄仁宇提出了什么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刑、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8分)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1分)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2分)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即将实现的各项属于孙中山遗志的是

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建立民主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邓实在《古学复兴论》中指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西学人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这一观点

A. 有利于挽救当时的民族危机

B. 正确认识了文艺复兴的实质

C.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 混淆了欧亚古学复兴的性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