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德国法西斯迫害屠杀犹太人所制造的理论依据是 A. 种族主义 B. 民族主义 C....

德国法西斯迫害屠杀犹太人所制造的理论依据是

A. 种族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排犹主义

D. 达尔文主义

 

A 【解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很容易知道,德国宣扬种族主义,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这是德国法西斯迫害屠杀犹太人的理论依据,故选A,BCD不符合史实,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军队应该是

A. 英美军队

B. 美国军队

C. 苏联军队

D. 中国军队

 

查看答案

某论文的关键词为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 “纽伦堡审判东京大审判。下列选项中,最可能作为其主题的是

A.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B.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C. 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D.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戈雷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人类历史上东西方平等交流的见证

B. 是西方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暴行和血腥的见证

C. 是欧洲殖民者奴隶贸易的最大中转站

D. 说明西方资本主义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史册的”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90年代以来,美国共对外用兵42次,直接投入实战11次,年均用兵率比冷战时期高出一倍还多。1998年以来,美国对外国多次实施航空兵与导弹打击,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1998年8月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1993年3月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联盟力量”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美国怎样的外交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和目的。

(2)观察材料二所提供的地图,判断是哪场战争。结合历史及时政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

(3)上述材料反映了当今国际政治形势有何特点?有何重要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