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货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

货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纸币能够流通的条件。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1)条件:北宋商业的发展;纸币发行者储备足够的金属货币和实物,以保证纸币的信用。 (2)流向1: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 原因: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流向2: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 原因:中国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对外国有吸引力,使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 (3)认识: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它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潮流,积极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解析】 (1)关于宋朝纸币能够流通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北宋商业的发展;结合材料“故钞之在手,与现钱无异”得出纸币发行者储备足够的金属货币和实物,以保证纸币的信用。 (2)结合示意图可知,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要结合“1400年到1800年间”得出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结合示意图可知,流入欧洲的白银部分流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原因是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中,中国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 (3)关于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要揭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积极和消极影响,而且要指出基本对策。结合所学,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我们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改革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6条(a)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

第8条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

(1)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

—摘自罗斯福新政《农业调整法》

材料二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摘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材料三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概括材料一中罗斯福调整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分析其措施的目的。

(2)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农业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1年,明朝万历年间,一台庞大的机械钟表出现在京城街头。这是罗马天主教教士利玛窦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皇都北京,回荡起现代工业清脆的声音。但在一个习惯用暮鼓晨钟计时的王朝,那是一个与世界无关的“北京时间”。远离世界的中央帝国,即使偶有现代化的声响扰乱清梦,却依然在沉睡中浑然不觉。中国远离着世界,世界却在现代化进程中突变。……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发端于欧洲的世界近代史,都是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节点作为时间标志。在这个时间体系里,中国是一个落后者。鲁迅先生慨叹,仿佛时间的流逝,独与我们中国无关。

材料二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在这块曾被称为“停滞的帝国”的土地上,奔驰的时间划出一道人类发展的炫目曲线……在60年的岁月、不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表”,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对表”,与时代要求和世界潮流“对表”,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在短短60年里,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标注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今日世界,“北京时间”已经不可或缺,“中国因素”日益举足轻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在新中国成立前“北京时间”几乎与与世界无关的原因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时间”由“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变得“举世瞩目”甚至“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西欧地位的提高主要得益于

A. 欧共体的成立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 欧盟的成立

D. “滞胀”现象的产生

 

查看答案

有人在评价某区域组织时说:既存在着“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着“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而且此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看起来有些“另类”。该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最有可能是

A. 世界贸易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 欧洲联盟

 

查看答案

2018年6月以来,特朗普打响了全球贸易战,引发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二战后初期,为了减少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成立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