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变革社会生产关系
B. 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题文)在“一五计划”的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这一分配方式说明我国
A.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 “左”倾错误滋生
C. 重点推行公私合营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至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这种做法( )
钢铁厂 | 纺织厂 | 机械厂 | 食品厂 | 电器厂 | 化学厂 | 文教用品厂 | 其他 |
1家 | 92家 | 168家 | 22家 | 28家 | 54家 | 31家 | 14家 |
A. 表明当时产业结构比例合理 B. 改变了西南地区经济落后局面
C. 有利于官僚资本控制民族经济 D. 为抗日持久战提供物质保障
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A. 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 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C.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
D.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嘱目的成就。”材料表明
A. 自然经济解体加快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 洋务运动成效明显
D. 官僚资本主义赶超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
A. 世界开始走向联合
B.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