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入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
B. 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
C. 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
D. 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
(题文)历史学家费正清说:“日本这时已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民族主义使它的政府和人民在共同的目标下团结起来对付中国;而中国的政府和人民基本上是各行其是……中国人民几乎没有受到冲突的影响,政府几乎全部凭借北洋水师。”作者认为中国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 国人民族观念淡薄 B. 武器装备陈旧落后
C. 政府军事策略失当 D. 北洋官兵妥协退让
1944年9月,蒋介石发表《告知识青年从军书》,号召知识青年从军,规定:服役年限为两年,公务员保留薪水,大专学生保留学籍,高中学生服役期满后可免试升入大学。这表明
A. 中国抗战兵源面临枯竭
B. 中日战争仍处于相持阶段
C. 国民政府关注兵源素质
D. 抗日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
蒋介石曾发表公告说:“此乃初步之胜利,不过聊慰八个月来全国之期望,稍弭(平息)我民族所受之忧患与痛苦。”“此”事指
A. 百团大战 B. 淞沪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远征军入缅
1931年10月7日,蒋介石认为:此次对日作战,其关系不在战斗之胜负,而在民族精神之消长。余固深知我国民固有之勇气与决心早已丧失殆尽,徒凭一时之兴奋,不具长期之坚持,非惟于国无益,而且反速其亡。是故余志已决,如果倭寇逼我政府于绝境,迫我民族至无独立生存之余地,只有挺然奋起,与之决一死战,以表示我国家之人格。材料表明蒋介石的态度是
A. 支持全民族抵抗日本侵略 B. 政策重点放在积极剿共上
C. 忍辱负重,批评仓促应战 D. 已经做好了持久抗战准备
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立
A. 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 B. 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C. 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 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