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
(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
(3)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
A. 注重“以文治国”
B. 中央集权加强
C. 冗官现象严重
D. 理学影响深远
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
B. 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
C. 世人抵制世家大族入仕
D. 政治制度的调整影响了社会生活
汉武帝之前,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阜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笫,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賜葬地,赐冥器等。这反映了当时
A. 皇帝亲近管理人才
B. 丞相发挥辅君职责
C. 丞相位高权重
D.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消除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表明
A. 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
B. 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
C. 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
D. 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
有学者认为,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材料表明周代
A.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B. 分封制内部蕴含着分裂的因素
C. 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
D. 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两汉、魏晋时期的中国文献中常见对大秦国(古罗马帝国)的记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类别 | 文献及成书年代 | 记载 |
地理位置 | 《史记》(西汉) | 黎轩(即后人所谓大秦)地处大月氏西约数千里的安息之北,安息长老传言,条支有弱水、西王母。 |
《抱朴子》(东晋) | (大秦)地方三万里,最大国也。 | |
风土人情 | 《魏略》(魏晋之际) | 有小城邑合四百余,东西南北数千里,置诸小王甚多。 |
《后汉纪》(东晋) | 谷食常贱,国用富饶,以石为城郭,周圜百余里。 | |
《晋书》(唐) | 城中屋宇皆以珊瑚为搅柄,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 | |
政治概况 | 《后汉纪》(东晋) | 王无常人,国中有灾异,风不时节,辄放去之,而求贤人为王,放者终无怨。 |
《抱朴子》(东晋) | 此国不畜奴婢,虽国王夫妇,犹躬耕籍田,亲自居桑织经;此国不用刑罚,人民温睦,皆多寿考;国人谈虚说妙,唇理绝殊。 | |
人物形象 | 《后汉纪》(东晋) | 人皆粗长大、平正若中国人。 |
《无上秘要》(北周) | 有药名“大秦玄坚”,能使上飞轻举,超体霄真,此乃天仙之所服,飞神之所研。 | |
《北堂书钞》(唐) | 昆仑之东十万里有大秦之国,人长三十丈,寿万八千岁,不知禾稼,但食沙石。 |
——根据庞乃明《古代中国的罗马帝国形象》整理
辨析上述古籍记载,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合理的信息,任选一个角度,探讨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的认识。(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