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A. 扩大了政权基础

B. 摧毁了门阀政治

C. 促进了社会公平

D. 与人才培养脱节

 

D 【解析】 材料中“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家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说明了晚唐时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寒门书生,缺乏必要的从政素养,只会专心经籍文学,不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由此可见,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与人才的培养脱节,故D项正确。这段材料主要指出了科举制在人才培养上的局限,没有涉及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故AC两项错误。门阀政治不是科举制摧毁的,故B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

A. 西周封国的自主权有限

B.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

C. 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D. 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

 

查看答案

(题文)觚(gū,如图),是一种青铜饮酒器。考古发掘表明,商代早期的铜觚集中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地区,晚期则在陕西和山西北部等地有大量出土,浙江、安徽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上述考古发现提示出商代(  )

A. 青铜技术世界领先

B. 统治中心不断变化

C. 中原文明有所扩展

D. 社会礼仪等级森严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在博鉴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环顾全球,今天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图15)

材料三  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世贸组织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全球货物贸易进口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10.2%和12.8%,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根据材料二,概括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40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到联邦紧急救济署于1935年结束时,共花了30亿美元。……1933年3月,罗斯福制定了以保全人力和自然资源为目标的“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计划。它先后吸收了150万青年从事诸如造林、防火、防洪、筑路等工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上卷)

材料二  英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福利国家政策。1945年,英国工党逐步推行贝弗里奇计划,先后颁布了《家庭补助金法案》、《保险法》、《工伤福利法》、《医疗保险法》等。1948年艾德礼宣称英国已经是福利国家。后来,保守党也将社会福利当作“竞选礼物”取悦民心,社会保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1970-1971年统计,在英国的财政支出中住宅、环境、服务、科技、保健、个人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共占59.93%。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福利国家政策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已本身的特征。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  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1912-1914年7月的二年半中,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即达99家,资本总额约2455万元,平均每年开设新式企业近40家,资本总额近1000万元。……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四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即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692万元。

—摘编自史全生《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

材料三  50年代初期的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摘编自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历史背景,并说明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建设是如何开展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