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 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
C. 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D. 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据记载,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泉州知州连南夫奏请:“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阿拉伯商人蒲罗辛贩卖乳香达30万,纲首蔡景芳招诱船货,收息钱达98万,都各补授从九品“承信郎”官衔,赐予“公服履笏”。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
A. 海外贸易满足了贵族的物欲追求
B. 招徕外国货船可以增加官员政绩
C.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民众崇尚洋货
D. 政策调整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 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 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C. 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D. 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受军阀割据的影响,没有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税收制度,中国的主要税收为帝国主义所控制,继海关以后,1913年又丧失了盐税管理权。地方军阀截流税源,并日益形成财政独立,使中央财政收入短绌,收支陷于混乱。为增加财政收入,保证税源,北洋政府努力进行税制改革,曾先后三次整理税制。1912年11月公布国有税和地方税税法草案,明定国家(中央)和地方两级税收的划分,并拟定将来准备新设的税种。1914年6月明令取消国家税和地方税的划分,租税仍归各省财政厅直接管理。1923年12月重新提出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并以关税、盐税、印花税及其他消费税等全国税率应统一的税种为国家税,田赋、契税及其他各税为地方税。另外,北洋政府还新开征了印花税、营业税(烟酒牌照税)和登录税(契税)。就税收制度而言,北洋政府时期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迹象,具体表现为: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体系;税收来源逐步由以农业税为主转变为以工商税为主;征收税种逐渐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化,从而为我国近代税制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摘选自王玉茹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归纳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政治史大事年表
1689 年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87年 美国联邦宪法颁布
1836 年 英国宪章运动开始
1848 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年 巴黎公社起义
1875 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61年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与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1967 年 欧共体成立
1978 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7 年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 年 欧盟建立
从以上材料中选取至少三项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主题明确合理,材料选取恰当,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材料二 中国封建法律的集团本位不仅普遍存在于国家法律中,而且还广泛寓含在有别于国法的家族或宗族法中。……宗族法以维持既定的宗族秩序为直接目的,因而起到维持国家政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是封建国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国法一起构成了封建的法律体系。
中国传统法律的本位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下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基础之一的家族制度随着清末变法修律而丧失了原先在国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只遗留下残余的影响。剩下的国家本位却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与战争动员的推动以及实际需要而更加强化了,以致在民国诸政府的法律中,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
——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哪些特点?到近代又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