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

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1)观点:苏联扩张引发冷战。冷战是美苏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冲突的结果。 (2)特征:外交和武力相威胁(或缓和与紧张相交替)。因素:美苏力量均势;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3)理由:朝鲜半岛分裂;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一边倒外交。 (4)目标:称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条件: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5)认识:把握机遇,增强国力;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解析】 试题(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 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等关键文字信息来概括观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两国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角度分析原因。 (2)第一小问内容从材料二中“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美苏势均力敌以及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影响等角度概括作答。 (3)本题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所给的观点,冷战对亚洲地区既有热战也有冷战,热战可以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角度回答,冷战从朝鲜半岛分裂、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政策以及日本经济的复兴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 (4)第一小问从材料中“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等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来概括条件。 (5)本题主要考察认识国际形势属于。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可以围绕国际形势的变化,从提高自身综合国力以及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新秩序角度去综合分析作答。在回答的时候注意要有一定的史实作为依托,做到言之有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请完成:

(1)“三年来”从哪一年开始?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此间人民革命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2)“三十年来”以什么事件为起点?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3)“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此后为争取独立,中国人民开展了哪些反帝斗争(三件)?

 

查看答案

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         B、实行了农产品的市场定价

C、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      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查看答案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 战时共产主义超经济剥夺,挫折了农民的积极性

B. 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C. 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 人们对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的不满

 

查看答案

20世纪,美英政府经济职能经历了几次转变,以下比喻体现了8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是

A. “守夜人”

B. “中间道路”

C. “大管家”

D. “甩手掌柜”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A. 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    B. 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 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    D. 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