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 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
B. 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
C. 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
D. 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下列反映的选官制度属于这一“回潮”时期的是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策良将怯如鸡”
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
| 唐 | 宋 | 明 | 清 |
河南 | 15 | 16 | 2 | 1 |
江苏 | 7 | 8 | 17 | 49 |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这表明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因为
A. 科举制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
B. 察举制下的官员无真才实学
C. 科举制能扩大封建社会统治基础
D. 察举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
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 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
C.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
D. 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可见,明朝内阁( )
A. 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 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 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 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