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 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 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C. 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 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D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材料“上海的炮声……团结成一个整体……民族的生存……”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时中国人民已经团结起来为了民族的生存而进行斗争,这应该是发生在1937年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后。华北事变发生在1935年,排除A;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排除B;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但是并不是在上海,排除C;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所以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主要思潮的原因是:( 

A. 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剧    B. 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

C.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D. 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校教育发展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期刊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A. 爱国主义

B. 民主科学

C. 追求真理

D. 平等进步

 

查看答案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查看答案

110年前,主张变法维新的知识分子谭嗣同奋笔疾书《有感》一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作者所哀伤的是:( 

A. 揭竿斩木的反抗风潮    B. 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    C.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D. 泛滥成灾的鸦片贸易

 

查看答案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日,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日,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