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 不利于新的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

C. 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 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 【解析】明代徽州土地贫瘠,但是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居全国之首,这是因为徽商致富后纷纷回乡购买土地和房屋而导致的,即“以末致富、以本守之”。这一现象在加剧土地兼并的同时,强化了重农意识,从而不利于新的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故B项正确;A项是材料的现象,不是影响,故错误;C项错在“开始”,故错误;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剰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这说明中国古代

A. 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

B. 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

C. 古代农民思想意识守旧

D. 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A. 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    B. 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 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D.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

 

查看答案

(题文)以下是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第一卷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第二卷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第三卷

…… (1865~1895)

第四卷

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 (1895~1900)

第五卷

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A. 早期現代化的尝试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C. 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 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查看答案

清朝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督抚多由满族贵族担任;而从1860年到1864年,汉族官僚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集团中先后有21位将领担任督抚。这一变化反映出

A. 清政府利用湘军来开展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朝军政局面

C. 汉族官僚开始掌握中央政权

D. 清朝满汉矛盾最终得到解决

 

查看答案

吴宗国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指出,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据材料可知清代政治形态相比于明代的进步之处是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行政效率提高

C. 防止宦官擅权

D.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