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8年1月,日本《邮便报知新闻》发表了题为《论清国不可轻视》的文章,认为中国...

1878年1月,日本《邮便报知新闻》发表了题为《论清国不可轻视》的文章,认为中国潜力巨大,“欲奉告有轻视清人思想者,交际各国中最可惧者即为清国”。这一观点

A. 体现出清政府的“贵华夏”观念

B. 基于对中国物质力量的较高评估

C. 呼吁日本政府学习中国的近代化

D. 直接推动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

 

B 【解析】1878年1月,此时中国正处于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成就很大,所以日本认为中国潜力巨大,故B正确;A、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894年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直接推动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迁往滇、川等地。由此可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工业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

B. 工业内迁是为了支持长期抗战

C. 内迁企业在国统区有较快发展

D. 内迁企业为西部开发作出贡献

 

查看答案

新中国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很快出现了买卖土地、雇佣剥削、放高利贷等现象。据此可知

A. 土地改革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由更加充分了

C. 地主阶级在农村的统治正逐渐恢复

D. 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查看答案

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

A. 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

B. 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

C. 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

D. 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

 

查看答案

“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驭边省戍守费。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据此推断明朝设立市舶司的目的是

A. 有效贯彻海禁政策    B. 打击边疆走私活动

C. 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D.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08年7月17日,在袁世凯的影响下清延发出谕旨,命唐绍仪出使美国,名义是为减收庚子赔款一事向美国致谢。1908年11月20日中午,唐绍仪抵达华盛顿,他多方面接触美国的朝野人士,希望借助经济目的达到政治目的——与美国建立某种亲密关系以加强清政府在对抗日本扩张中的地位。12月2日,唐绍仪与罗斯福进行了礼仪性的会见,罗斯福本人不太倾向于与中国政府交往过密。随着袁世凯在北京的倒台,1909年1月,外务部致电唐绍仪,要其迅速结束访美,由欧洲回国。他的突然离去才令美国人深感不安,他们开始怀疑,由于他们一直婉拒唐绍仪是否错过了一次扩张美国利益的重要机会。

美国在20世纪初期正处在对外扩张的初期,受实力的影响,美日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美国不愿意冒与日本直接对抗的政治风险,从而使唐绍仪的外交策略失去支撑点。从根本上说,唐绍仪的外交策略寄希望于列强,也难免成为列强政治的牺牲品。

——摘编自李恩涵《唐绍仪与晚清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绍仪出使美国外交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绍仪出使美国的外交活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