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 )
A. 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 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有利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1878年1月,日本《邮便报知新闻》发表了题为《论清国不可轻视》的文章,认为中国潜力巨大,“欲奉告有轻视清人思想者,交际各国中最可惧者即为清国”。这一观点
A. 体现出清政府的“贵华夏”观念
B. 基于对中国物质力量的较高评估
C. 呼吁日本政府学习中国的近代化
D. 直接推动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
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迁往滇、川等地。由此可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工业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
B. 工业内迁是为了支持长期抗战
C. 内迁企业在国统区有较快发展
D. 内迁企业为西部开发作出贡献
新中国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很快出现了买卖土地、雇佣剥削、放高利贷等现象。据此可知
A. 土地改革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由更加充分了
C. 地主阶级在农村的统治正逐渐恢复
D. 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
A. 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
B. 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
C. 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
D. 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
“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驭边省戍守费。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据此推断明朝设立市舶司的目的是
A. 有效贯彻海禁政策 B. 打击边疆走私活动
C. 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D.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