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下令“片板不许下海”;清政府“...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下令“片板不许下海”;清政府“规定私人不得从事海外贸易”,甚至要“将私自出海者杀头和灭族”。这样,以后“尽管有种种机会向海外召唤,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实行了什么政策?其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材料二“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左宗棠

(2)材料二所言内容在哪次改革运动中得以实现?这次改革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3)16-18世纪,世界上哪些国家曾经控制了海洋,成为海上霸主?19世纪中后期,哪个国家成为了世界贸易中心?其取得这个地位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1)政策:海禁,闭关锁国。 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落后于世界。 (2)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 (3)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答出三个国家即可)。英国工业革命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可知是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从洋务运动回答;第二小问从开启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时间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英国回答;第三小问从工业革命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 孙叔敖

B. 管仲

C. 李冰

D. 郑国

 

查看答案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洋务运动的推动

C. 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A. 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 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则显示当时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A. 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

D. 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查看答案

(题文)(明朝)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曾令户部移文天下,课百姓种植桑枣。每里百户,种植枣桑秧苗二亩,违者谪戍边。这些政策

A. 推动了家庭手工业兴起

B. 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