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这表明美国政治体制中
A. 联邦政府加强了各州的自主权 B. 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分权
C. 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D. 保障人民主权建立共和政体
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说:“(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 B. 一直受到外部势力的阻挠和干涉
C. 人民的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D. 缺乏成熟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钦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
A. 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 B. 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C.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 践行“夷师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梁启超谈到太平天国运动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就是他拿那种‘四不像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梁启超认为太平天国
A. 拜上帝教与传统思想相对立
B. 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
C. 信仰危机无法支撑其政权
D. 混淆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
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
A. 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
B. 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的特权
C. 民主共和政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D. 文章的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这表明
A.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 B. 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
C. 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 D. 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