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据此可知,他们
A. 反对君主专制权力
B. 政治主张根本对立
C. 实质反对君主制度
D. 具有民主化的倾向
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 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C.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D.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
A. 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
B. 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D. 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
A.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
B.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C.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D.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
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重大外交举措,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6月,北伐军进入北京,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当时有部分不平等条约已经满期,英美等国家表示愿意放弃部分在华特权。为树立形象的需要,国民政府认为:“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之废除,及双方平等互尊主权新约之重订,久已视为当务之急。”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一策略被他誉为“于铁拳之外,罩上一层橡皮”。
——摘编自陈家晶《评南京国民政府之改订新约运动》等
材料二 1928年7~12月,在南京国民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各种新条约中,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且与中国在条约中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但对于“在华领事裁判权”,只有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等五个国家在新约中有条件地放弃了“在华领事裁判权”,如比利时提出“应于现有领事裁判权之国半数以上承认放弃这项特权时才放弃”。而美英等主要国家不是采取拖延的态度,就是提出种种苛刻条件来保持。列强强硬的态度,使谈判几乎没有进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内形势的骤变迫使中国的外交重心不得不发生转变。国民政府前期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的交涉就半途而废了。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外交志(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美列强对待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态度及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改订新约运动”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