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06年,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以上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
A.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发展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把他发动的冷战标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杜鲁门认为冷战的根源是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B. 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
C. 二战后实力大大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
D. 共同敌人法西斯被败后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后,所有年满25岁的男性都有权参加帝国议会的选举。而英国在1884年议会改革后,选民权的比重也才上升到成年男性的60%。由此可见19世纪的欧洲
A.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和公开
B. 英国拥有更加强大的贵族寡头政治传统
C. 选举权的广泛程度不等于民主化的水平
D. 秘密选举会使处于依附地位的人受胁迫
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A. 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B. 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
C. 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
D. 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
表
时间 | 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声明或公告 |
1933.1 | 《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 |
1933.5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 |
1933.8 | 《中共中央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告全国民众书》 |
1933.11 | 《中共中央为“中日直接交涉”宣言》 |
1934.1 |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 |
1934.4 | 《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 |
1934.6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出卖华北宣言》 |
表为中国共产党在1933-1934年间发表的声明和公告。这些声明和公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 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的立场
B. 联合国内各阶级力量的努力
C. 进行战略转移的军事准备
D.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部署
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仅到191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这反映出
A. 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
B. 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
C. 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
D. 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