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美国全国的失业者举行向自都的“饥饿进军”,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与公然赞成法西斯主义的既有知识分子,又有议员。有的文教界、新闻界及宗教人士公开赞扬苏联的制度,认为只有实行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才能解决危机。这反映出“大萧条”
A. 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B. 意味这凯恩斯主义失灵
C. 使美国具备了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基础
D. 使资本主义制度失去活力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
A. 我国已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B. 企业的自主权不断得以提升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不想饿死的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起点。他们的这一举动
A. 超越了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是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C. 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D. 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松花江上》是1947年发行的关于一位东北松花江畔的青年逃离东北,最终参加义勇军,并抗击日寇的电影。该电影一经放映就获得了社会的好评。这一现象说明
A. 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电影发展
B. 观看电影成为市民娱乐的方式
C. 电影艺术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D. 文化产业的资本投资于电影业
1882年10月,顺天乡试在北京发榜,《申报》驻京记者将江、浙、皖三省上榜者名单当日送到天津,转电上海,次日见报,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24小时。材料反映
A. 科举仍是重要的选官途径
B. 近代电报快速传讯的功能
C. 《申报》为政府需要服务
D. 《申报》突出的教化功能
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400多吨、工人2100多名。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这说明
A. 工业不平衡格局根本改变
B. 官僚资本干预经济发展
C. 战争影响了民族工业布局
D. 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