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在两广总督府发现了《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批准文本,这些应该由中央朝廷保管的重要文件却在地方官府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条约涉及广州便于执行
B. 传统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C. 交通不便条约就近存放
D. 条约丧权辱国不敢上奏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来自殖民地的收入、庞大的资本输出和对外贸易,使英国获得巨额利润,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这样在英国国内便出现一个庞大的食利者阶层,英国由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变成了典型的食利国。与此相关的是英国
A. 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B. 垄断组织尚未形成
C. 世界工厂地位丧失
D. 政局动荡社会不安
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 议会议员地位低下
B. 经济落后财政困难
C. 初步建立民主政治
D.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