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A. 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
B. 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
C. 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D. 证明敌人的凶恶顽固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原因之一是:
A. 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过
B. 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 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反动势力异常强大
D. 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B. 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
C. 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
D. 合则两利、分则不利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