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请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观点:陈旭麓先生认为旧的生产方式逐步解体不仅给社会带来了苦难,产生消极影响,更促进了新生产方式的诞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标志 论证:①自然经济解体(即旧生产方式的逐步解体)给社会带来苦难:19世纪40年代开始,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难以维持生计,产生痛苦和迷惘,也造成社会动荡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即新生产方式的破土而出)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工业的诞生、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促使中国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伴随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如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中国不断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进入了一个看背影难辨男女的年代”,有人戏称“十亿人民一款衣,三种颜色盖大地”。这种现象表明

A. 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B. 舒适休闲意识强烈

C. 综合国力大大提升

D. 审美情趣高度一致

 

查看答案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表明近代中国

A. 生活方式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B. 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C. 西装革履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服饰

D. 报纸等大众传媒引领社会生活时尚

 

查看答案

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 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B.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查看答案

1978年7-9月,国务院召开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务虚会。会上,许多经济学家批评了要求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左”倾观点,要求利用市场活跃流通。如平反的孙治方重提了“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的观点。该会议

A. 认识到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 结束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 从理论上阐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 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从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我国共有2600多万城镇人口被搞精简回乡或下乡,其中包括近2000万职工。其直接因素是

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结果

B. 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C. “二五”计划建设的需要

D.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