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分水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社会的长期...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分水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 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 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如果我们置身太和殿广场之上,又会有另一种感受。整群建筑采取院落方式组合,向横向发展,大殿最高处只有30多米,但其性格内涵表现得似乎更加深沉而丰富,庄重严肃之中蕴含着平和、宁静与壮阔。庄重严肃显示了“礼”,“礼辨异”,强调区别君臣尊卑的等级秩序,渲染的天子的权威;平和宁静蕴含着“乐”,“乐统同”,强调社会的统一协同,维系民心的和谐安定。在这里既要保持天子的尊严,又要体现天子的“宽仁厚泽”,还要通过壮阔和隆重来彰示皇帝统治下的这个伟大帝国的气概。

——萧默  《建筑的意境》

(1)材料一中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出现的“明显的转变迹象”在思想领域有哪些表现?这些思想有何价值?

(2)关于故宫太和殿,学者一般有两种评价方式:一种是强调太和殿是极端皇权的象征,一种是强调太和殿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倾向于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1)表现: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反对帝权。 价值: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带来了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倾向于观点一:太和殿位于故宫乃至整个京城的中轴线上,代表着封建皇权的威严,是现存中国古代最高最大的宫殿,殿前中轴线上先后设置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营造威严雄伟的气势。太和殿在外部和内部装饰上都使用了最高规格 倾向于观点二:横向发展的院落方式组合,表现出深沉而丰富、宁静而平和的意境,十分典型地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乐文化、中庸精神及和谐态度。 【解析】 第(1)问,“表现”,依据所学知识从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反对帝权等角度回答。“价值”,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活跃了明清之际的思想、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等。 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通过阅读材料和调动所学知识明确观点,该观点必须明确,不能莫名两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即可,一定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如果赞成第一种观点,则从太和殿“强调区别君臣尊卑的等级秩序,渲染的天子的权威”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果赞成第二种观点,则从太和殿“强调社会的统一协同,维系民心的和谐安定”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加试题)统一问题是探讨历史发展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时期,……不少蒙藏的高僧学者在朝为官,乾隆与各宗教领袖关系密切,在相互交往中,乾隆被尊称为菩萨,……清漪园的宗教建筑之多,在皇家园林中数一数二……成为国家强盛、疆域稳定、民族团结的象征。

——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

材料二孙中山(1866-1925)在创建南京临时政府时,深切感受到全国人民“热望祖国成为强大统一之中国”的迫切要求,他指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今者五族一家,立于平等地位”。他认为,中国的统一,断不能指望外国列强,相反,中国内乱、分裂,莫不与军阀、列强有关。”

——根据《孙中山的国家统一观》、《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漪园宗教建筑多的原因,列举清康熙年间加强对蒙藏地区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中国统一的思想主张及其人生最后两年的主要政治实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中国统一思想的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两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二         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必修2历史图册》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作为现代国家的兴起,日本人至少是从1895年开始,就把政治软弱和四分五裂的中国看成是扩张自己利益的场所,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和欧洲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离现场更近一些罢了

——据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整理

材料二尽管传统的看法是纳粹德国首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实际上日本军队的行动更早。1937年下半年,日本从傀儡国满洲调集了大批军队准备入侵中国。……中国军队在一些地区的抵抗十分顽强,日本士兵采取了惨绝人寰的报复手段对付中国的士兵和平民。……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及1941年晚期夺取西方在整个东南亚的殖民地之前,日本和中国就已经陷入了大规模的战争,誓死争夺着对整个东亚的控制权。……在珍珠港事件之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日本军队深陷中国战场

——摘自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日本人至少是从1895年开始”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1937年下半年”所指的事件和“日本士兵采取惨绝人寰的报复手段”所指的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对秦始皇陵园兵马俑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面积最小的坑是这组兵马俑的指挥部

B. 兵马俑坑内的兵马军阵一致坐北朝南

C. 兵马俑坑为坑道式地下土木建筑结构

D. 兵马俑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

 

查看答案

(加试题)左宗棠收复新疆,被誉为“中国人的气质”。当时的英国人曾这样评价:“乾隆时代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辉煌成就”。下列有关收复新疆的史实,正确的是

A. 左宗棠制定“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

B. 1876年,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

C. 1880年,左宗棠在喀什噶尔建立抗俄军事基地

D. 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收回伊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