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

16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道,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虚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4分)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4分)

 

(1)观点: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 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巩固政治统治;缓和矛盾;维护国家统一。 (2)品质: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追求美德(中庸); 观点: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解析】 (1)观点:根据“克己复礼为仁”“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得出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根据“为政以德”得出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 (2)原因:可从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维护统一等角度分析回答。 (3)品质:根据“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得出强烈的求知精神;根据“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得出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根据“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得出追求美德(中庸)。 观点:结合所学可知,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哪位皇帝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主要原因是某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唐、明

D. 秦、元、清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秦朝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 元朝的行省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明朝的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的决策机构或行政机构

 

查看答案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