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920年底,列宁接见来访的农民时,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坚定地说:“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变!”

材料三浙江省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率

财政收入(亿元)

比上年增长率

社会消费售总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率

1979

7.78

14.12%

1.35

66.0%

6.30

42.5%

1993

44.53

8.7%

18.68

54.4%

92.51

36.3%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改变农村经济政策的,经济效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

 

(1)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 (2)解决:192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经济: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工业化打下基础;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解析】 (1)根本目的:根据“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得出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 (2)解决:根据“1920年底”“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变!”结合所学可知,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所以192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经济效果: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工业化打下基础;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3)结合材料可知,1979年浙江省温州地区的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社会消费售总额都有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这主要是因为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93年浙江省温州地区的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社会消费售总额都有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这主要是因为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外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一)史料研习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①,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②,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意③。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④……米利坚(即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⑤,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1)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

(2)结合1787年宪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的部下希望他担任“国王”。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

材料三: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国内就建立怎样的国家(政体)有哪几种主张?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政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文字是文化、文明的载体。改变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具有文化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说文解字·序》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建议。结合所学,简述其目的。

材料二路德认为,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宗教改革早期,路德并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逐渐认识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直接阅读拉丁文或希腊文《圣经》的能力,而对《圣经》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为此,路德一改原有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在中世纪晚期,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将《圣经》译成各种语言文本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改革与民主政治(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一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材料二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作者认为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史实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查看答案

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经济指数对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变化:高收入国家从1980年的38%上升到1996年的40%;中等收入国家从43%上升到52%;中低收入国家从42%上升到52%;低收入国家从30%上升到42%。它反映出

A.高中等收入国家控制着世界贸易市场

B.世界不同类型国家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C.20世纪后期国际资本投资的转移趋势

D.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

 

查看答案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史学家陈旭麓这段话强调对历史事件应

A. 一分为二进行评价

B. 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

C. 全方位多角度看待

D. 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