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峰(如下图所示)。其中第四次出现于20...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峰(如下图所示)。其中第四次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

A. 非洲和欧洲

B. 亚洲和北美洲

C. 亚洲和欧洲

D. 非洲和亚洲

 

C 【解析】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的剧变,许多新成立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亚洲和欧洲而非非洲和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以及非洲和亚洲等选项,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 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 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 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D. 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查看答案

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说:“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世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下列各项中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

A.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B.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两极格局的形成

D.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查看答案

对于冷战原因的分析,有学者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也有学者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 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 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C. 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中的利益之争

D. 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查看答案

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歌手王少峰在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乡愁”的背景是海峡两岸的分离

B. “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C. “太痛”说明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

D. “太美”表明两岸都接受“一国两制”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