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曹魏开始,御...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曹魏开始,御史台正式成为独立的中央监察机构,直属皇帝。但由于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加上长期战争,政局不稳,王朝更迭频繁,致使监察机构或置或废,监察职权时大时小,监察官的地位时高时低,呈现出无规则的紊乱现象。唐王朝建立伊始,将隋的司隶台统一到御史台里来,由御史台总监察之职,使得机构统一,监察权集中。御史台长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正副职品秩尊崇。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人员编制固定,分工合理,各自职掌明确。《唐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凡尚书省有会议,亦监其过谬”。尚书省诸司七品以上官开会,都要先通知御史台派人去监察,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德宗时御史中丞弹劾吏部选曹乖谬,结果吏部主要负责人皆坐削一阶,就是一个实例。

——摘编自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朝初期监察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初监察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特点: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集中监察权;机构设置合理,职权清晰:加强业监察系统对行政机构的监察。 (2)作用:进步完善了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皇权)。加强了行政监察,有利于统治者及时纠正错误决策(有利于国家行政治理);有利于规范官员行为、提高行政效率。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初期监察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唐朝初期监察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将隋的司隶台统一到御史台里来,由御史台总监察之职,使得机构统一,监察权集中”“人员编制固定,分工合理,各自职掌明确”“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唐初监察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完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加强行政监察、推动国家行政治理,有利于规范官员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历史学者认为:现代化的历程就是西方化的历程,但是任何一国的现代化又不能完全脱离本民族国家的优秀传统而全盘西化。否则就会产生传统与现代“脱节”而导致社会分裂或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阻碍现代化的正常历程。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与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二: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乎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已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法”的职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的理由。

(3)归纳材料二、三的共同观点。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查看答案

冷战结束后,“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主要说明了

A. 美国霸权地位已完全丧失

B. 世界局势出现了动荡局面

C. 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峰(如下图所示)。其中第四次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

A. 非洲和欧洲

B. 亚洲和北美洲

C. 亚洲和欧洲

D. 非洲和亚洲

 

查看答案

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 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 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 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D. 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