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艾伯特·布卢姆曾指出,“新政”以前,资方对劳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艾伯特·布卢姆曾指出,“新政”以前,资方对劳工的态度,“一般说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严厉镇压工会运动;二是自己尝试改善工人处境。他们改善工人处境的原因之一,是增加工人对公司的忠诚,以便对付工会。对许多董事、总经理来说,工人是像机器一样的商品,他们对待工人也就像对待商品一样”。“对于这样的劳资关系,当时的政府由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一般说是不管的;如果管,也是站在资方一边”。“1929-1933年,美国共发生了近3000多次罢工,罢工人数由90万增至156万”。农民的抗议活动也此起彼伏,暴力事件层出不穷。

—《国家在保障普通劳动者的权利中复兴——罗斯福新政劳工立法的启示》

材料二  战后美国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了高速稳定发展期。因此,这20年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政”之前美国存在的社会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1)社会问题:资方处于社会强势地位,肆意侵害工人权利;工人地位低下,生活困苦;经济危机爆发后,工农运动高涨,威胁社会稳定;美国政府采取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缓解社会矛盾。 (2)原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通过直接投资和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拉动和扩张国内外市场;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了社会的安定;重视教育与科研,利用先进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等。 【解析】 (1)社会问题: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一中的“一般说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严厉镇压工会运动;二是自己尝试改善工人处境。他们改善工人处境的原因之一,是增加工人对公司的忠诚,以便对付工会”可得出资方处于社会强势地位,肆意侵害工人权利;由材料一中的“对许多董事、总经理来说,工人是像机器一样的商品,他们对待工人也就像对待商品一样”可得出工人地位低下,生活困苦;由材料一中的“1929-1933年,美国共发生了近3000多次罢工,罢工人数由90万增至156万”、“农民的抗议活动也此起彼伏,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可得出经济危机爆发后,工农运动高涨,威胁社会稳定;由材料一中的“对于这样的劳资关系,当时的政府由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一般说是不管的”可得出美国政府采取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缓解社会矛盾。 (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中的“战后美国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可得出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通过直接投资和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拉动和扩张国内外市场;由材料二中的“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得出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了社会的安定;由材料二中的“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可得出重视教育与科研,利用先进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1800年间英国和荷兰两国商船数量的变化

材料二  英国政府继两次《航海条例》之后,1663年又颁布了《主要产物法令》。法令严格规定,凡在欧洲各地出产或制造的物品,都必须先输送到英国,再用英国船从英国海港启程,才可以转运到美洲殖民地。英国企图以此控制整个欧洲对美属殖民地的贸易,获取垄断性的利润。这是英国统治者采取重商主义政策的又一步措施。

—李景全、田士一《日不落之梦》

材料三  蒸汽机的发明……开始了工业革命的最后的、最具有决定性的阶段。使用蒸汽并不像使用水那样必须取决于位置和当地资源等绝对条件。……工厂现在可以离开其原来孤立于水流岸边的曾在其中成长起来的溪谷了;工厂接近市场可以购买原料和出卖产品,移近人口中心可以招募人员;工厂将汇合集中起来形成一些巨大而黝黑的工业城市。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1)材料一中的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二分析形成此问题的原因。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发明对工业革命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吴承明的研究,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还很慢。90年代起开始显著发展,“而迅速扩大是在20世纪,尤其是二三十年代”。根据韩启桐的统计,1936年不包括东北在内的四十个海关输出总值(指输往国内各关者,故等于各关输入总值) “为十一亿八千四百七十余万元”,但这仅仅是通过轮船运输的贸易值。铁路、公路和木帆船的货运量无统计。在30年代,铁路、公路和木帆船的货运量大约是轮船运输量的三倍,如果就“以三倍计,粗估1936年的全部埠际贸易额约达四十七亿点三元,比之鸦片战争前的长距离贸易约增长四十三倍”。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蝎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国内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建国后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从服饰方面对商人进行羞辱,如汉律规定:“贾人不得衣丝乘车。”“贾人毋得衣锦绣……乘、骑马。”《晋律》记载:“侩卖者皆当着巾白贴额,题所侩卖者及姓名,一足着白履,一足着黑履。”

—摘编自《小农经济与中华法传统的特征》

料料二  苏轼主张“凶丰相济,农末皆利,纵有水早,无大饥荒”。南宋袁甫亦提倡“农末相资”,叶适指出“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厚本抑末,非正论也”。

—摘编自赵克尧《重农抑商辩》

材料三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在明清两代基本上依然推行传统的抑商政策,而在封建社会后期的西欧国家却执行了促进商业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西欧由此加速了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顺利地过渡到资本主义经济,而中国封建社会却长期延续下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才开始结束在封建经济瓦解道路上踯躅的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整理自《封建社会后期中西专制主义国家商业政策的比较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相关规定的目的。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并指出他们的局限性。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重农抑商政策做一简评。

 

查看答案

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的比例,1960年是30:1,1990年增加到60:1。目前已扩大到74:1。这说明

A.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B. 发展中国家正在改变当前国际经济秩序

C. “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D.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害无益

 

查看答案

潘启雯在《“中国故事”与世界话题》中曾写道:“一个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中国上海说:这里,我的理想在这里。”这说明

A. 经济全球化促进人才的流动

B. 世界格局多极化已形成

C. 中美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D.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