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

(题文)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 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模糊

B. 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C.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 【解析】 据材料“1930年……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敌我力量对比仍然是敌强我弱,正确的革命道路应该是农村包围城市,故这说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国革命的任务,而是反映革命的道路和策略,故A项错误;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并不是当时的正确决策,故B项错误;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重庆举行的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公开提出了“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事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的主张,获得广泛支持。中共这一主张

A. 目的在于消灭国民党

B. 改变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局面

C. 提升了中共的声望

D. 意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查看答案

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

A. 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 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

C. 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

D. 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

 

查看答案

清同治七年(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会审公廨设正会审官1人,总管公廨事务,副会审官6人,办理刑民案件,另设秘书处、华洋刑事科、华务民事科、洋务科,管卷室。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这反映出列强在华享有

A. 最惠国待遇

B. 司法豁免权

C. 领事裁判权

D. 关税自主权

 

查看答案

(题文)1912年《清帝逊位诏书》写道:“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反映了《清帝逊位诏书》

A. 有利于加速南北和谈的进程

B. 确保了中华民国的领土完整

C. 一定程度遏制民族分离主义

D. 实现了“五族共荣”的理想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说,“它(中国)可以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造成一系列特殊的权利关系”,而美国必须获得这些“巨大特权”。这反映出

A. 甲午战争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B. 列强在侵华问题上已开始相互勾结

C. 列强在华争相划分势力范围

D. 美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最大受益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