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

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下图为1954年第9期《人民画报》封面,展现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正在讨论宪法草案的场景。由此说明

A. 群众参政能力大为提高

B.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建立

C. 人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D.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C 【解析】 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说明人民参与的积极性高,反映了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故选C;AB在材料中没法体现,D应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确立了,故排除A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我国农村积极推行村民自治,每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参选率都会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村委领导岗位,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 开辟了直选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 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 使农民开始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 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使军阀统治不可能形成像清政府那样集权的全国一体化的严密政治统治,中国出现了近代以来少有的相对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 推翻了清朝统治

B.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 建立了中华民国

D.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查看答案

(题文)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 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模糊

B. 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C.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查看答案

在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重庆举行的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公开提出了“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事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的主张,获得广泛支持。中共这一主张

A. 目的在于消灭国民党

B. 改变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局面

C. 提升了中共的声望

D. 意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查看答案

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

A. 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 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

C. 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

D. 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