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这主...

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这主要是因为

A. 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B. 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

C. 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

D. 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D 【解析】“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西餐用具和鱼缸”主要是适应国外顾客的需求,故D项正确;材料烧制瓷器主要是服务于国外,不是国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故A项错误;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属于国内需求,故B项错误;外来文化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山田久欲坼,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其中“车”是指

A. 翻车

B. 筒车

C. 耧车

D. 水排

 

查看答案

商周时期,统治者推行井田制,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土地经营权发生深刻变化

B. 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C. 生产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化

D. 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语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

——马克思语

材料四:“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

(2)据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87年英王任命马戛尔尼率团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驻华。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的第二道刺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广东贸易者,亦不仅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循所请?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它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得更宽阔。

—顾盛向美国政府递交的报告书

材料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取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三,清朝中后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与新时期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背景有何相似之处?两种政策分别造成了什么影响?

(2)对外开放实施以来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新格局?对我国的地区性经济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启示。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在我们的目标当中,我把我国男女老少的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对于个人及家庭的安全保障,从基本上说,涉及三个因素:人们都要求有过得去的家宅;都要求家宅所在地点适宜于从事生产性劳动;他们还要求某种保证,去应付在我们人世间尚不能完全避免的不幸事件

—罗斯福(1935年答复国会的咨文)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指出罗斯福说此番话的目的和采取的相应措施。

资料二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肉,蛋和家禽也缺货。……现在是春天了,但一如既往,蔬菜缺货。……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次序和组织结构,为我们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品和消费品,我们就能成功地同资本主义竞赛

—赫鲁晓夫

(2)这番话为赫鲁晓夫下台后所说。那时,苏联谁主政?赫鲁晓夫指出了什么问题?你如何理解赫鲁晓夫这段话。(注意:不得抄原文)

资料三最近20年,中国以9%的持续经济增长成功地让5亿多人摆脱贫困,约2.5亿人现在可以享有接近西方的生活方式。世界将实现2000年达成的至20l5年让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千年目标,而这应完全归功于中国。中国已实行的地区覆盖性医疗保险,就数量而言堪称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福利计划①。

—转摘自德国《日报》文章“向中国学习”(2011年5月15日)

①注:截至2011年5月,全国城乡医保平均覆盖面达90%,城乡参保人数已经超过12亿。

(3)德国《日报》的这番评论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