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

A. 推动亚非国家确立民主政治

B. 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革

C. 迫使美苏关系不断走向缓和

D. 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

 

D 【解析】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材料内容相符,故选D;A项不是国家意识的觉醒,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非洲的“变迁之风”没有改变世界的两极格局,排除B;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变迁之风”与美苏关系无关,所以C项也是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的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

A.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B. 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C. 社会文化心理的需求

D.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查看答案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了中国

A. 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B. 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C. 以法律作为反腐的工具    D. 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正是万隆会议的召开,“南南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政策”,才促进了新中国与非洲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奠定了中非关系的新格局。对此的正确理解是万隆会议

A. 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 其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D.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宗旨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的城市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设立的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B. 的开发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C. 的开发带动了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

D. 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查看答案

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的政治背景是,中国

A.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新的意识形态权威建立

C. 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

D. 受美苏争霸形势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