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马丁·路德·金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929年,出...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马丁·路德·金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929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

1954年,就任南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牧师。

1955年,为反对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的规定,领导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乘坐公共汽车长达一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该市在交通工具上的种族隔离非法。

1957年,当选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主席,成为南方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的领导人。

1960年,在多地领导以入坐等方式反对餐馆、图书馆、电影院实行种族隔离的抗议活动,被捕入狱。

1963年,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伯明翰进行抗议活动。

1963年,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万人参加的为工作和自由向华盛顿进军的大游行。不久,国会通过有利于黑人的民权法案,其中包括保证一切人平等地进入公共设施等内容。  

1965年,在赛尔马领导争取黑人公平选举权的和平游行。

1966年,领导反对芝加哥学校种族隔离的活动。

1968年,遇刺身亡。

——摘编自CS.金《自由之梦》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变化。(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丁·路德·金在黑人民权运动中的作用。(6分)

 

(1)规模扩大,由地方发展到全国 由争取社会权扩大到争取政治权利。 (2)组织者和领导者;提出明确的目标;采取了非暴力直接行动的斗争方式,比较可行,能够为各阶层广泛接受;运动取得一定成果。 【解析】 (1)根据材料“马丁•路德•金生平活动大事年表”可知,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变化是:规模扩大,由地方发展到全国,由争取社会权到扩大到争取政治权利。 (2)根据材料“1957年,当选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主席,成为南方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的领导人。”“1960年,在多地领导以“入坐”等方式反对餐馆、图书馆、电影院实行种族隔离的抗议活动”“1965年,在赛尔马领导争取黑人公平选举权的和平游行”等可知,马丁•路德•金在黑人民权运动中的作用是:组织者和领导者;提出明确的目标;采取了非暴力直接行动的斗争方式,比较可行,能够为各阶层广泛接受;运动取得一定成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接受晁错“纳粟授爵”的建议,让富商用高价向农民买粮,输送至边,依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第十八等的高爵。此政策推行后,解除了屯戍困境,国库也因此而充盈。此政策所贩售的,是自汉初高祖以来始终用于奖励军功、安抚政权和维系社会等级秩序的军功爵。军功爵一旦被无限量抛售,首先冲击到的,将是持有高爵的军功功臣集团。文帝同意大量卖爵,不仅达到解决经济困境和抑商尊农之效果,而且稀释了功臣集团的军功荣耀和政治影响力,起到釜底抽薪式的作用。以军功登上政治舞台的功臣集团,因“纳粟授爵”的轻滥,而逐步走出政坛中心。

—《晁错“纳粟授爵”与汉文帝军功爵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措施与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查看答案

有学者预言,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这说明

A. 两极格局已经解体

B. 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

C. 世界政治新秩序已建立

D. 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

 

查看答案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其反映了

时期

关系

50-60年代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 中美苏日四国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

B. 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 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D. 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化向纵深发展

 

查看答案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银幕上美苏的文化交流

B. 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 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 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