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1995年,私营企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在以年增长率50%以上的速度飞速发展,注册资金的增长速度超过80%,甚至在个别年份成几倍增长。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
A. 经济体制转型进程加快
B. 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
C. 第三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D. 开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邓小平于1978年11月2日作出指示:“看来美方想加快正常化,我们也要抓住这个时机,同美国关系正常化要加快,从经济意义上说也要快。”中国加快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基于
A. 建设市场经济的目标
B. 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
C. 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
D. 实现社会主义的改造
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内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规定“凡公私纱厂自纺部分的棉纱及自织的棉布,均由国营纱布公司统购”。1953年10月,颁布《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这
A. 规范了私人资本主义经营的各种行为
B. 解决了广大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
C. 成为了“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
D. 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1920年苏俄工业总产量是战前的1/3,石油产量为战前的2/5,生铁产量为战前的3%;1920年的工业产值为14亿卢布,只及战前的13.8%,棉织品的产量降到战前的5%。这种情况促使当时苏俄政府
A. 着手解决经济发展比例失调问题
B. 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作出妥协
C. 扩大工业企业营业生产的自主权
D. 成为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