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们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三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提出了什么作战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背景怎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全国性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哪里?为何作出这一选择?

(4)材料三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中的转折点又指什么?

 

(1)作战方针:举行全国性战略反攻。背景:尚未完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但敌我力量已发生较大变化。 (2)特点:主力军进行外线作战,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结合。 (3)主攻方向:中原地区。原因:该地区敌人力量薄弱;战略位置重要,可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可缓解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的压力。 (4)背景: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后,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转折点:1947年,开始全国性战略反攻。 【解析】 第(1)问,“作战方针”,依据材料一信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得出:举行全国性战略反攻。“背景”,依据所学知识从尚未完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但敌我力量已发生较大变化的角度分析。 第(2)问,“基本特点”,依据材料一信息“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和材料二信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得出:主力军进行外线作战,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结合。 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全国性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中原地区。“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原地区敌人力量薄弱、战略位置重要、可缓解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的压力等角度分析。 第(4)问,“背景”,依据所学知识得出;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后,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转折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开始全国性战略反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 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 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 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 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查看答案

受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冲击,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的自卫措施。美国采取的是

A. 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 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 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查看答案

失业率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下表是美国某一时期的失业率走势图,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A. 1929~1933年经济危机重创美国经济

B. 罗斯福新政让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 财政紧缩政策导致新政期间失业率波动

D. 战争成为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 新经济的出现与发展

B.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美国的资本输出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查看答案

与电影相比,电视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特点是

①时效性较强

②人们的选择余地更大

③普及率较高

④视听效果较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