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梅汝璈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个小山村,大学就读于清华大学,后来又到美国留学,成...

    材料:梅汝璈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个小山村,大学就读于清华大学,后来又到美国留学,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法学博士。1946年5月至1948年12月,梅汝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他向前来采访的记者慷慨吐露心迹:“审判日本战犯是人道正义的胜利,我有幸受国人之托,作为庄严国际法庭的法官,决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那些扰乱世界、残害中国的战争元凶逃脱法网。”当得知法庭把中国法官的座次排在英国之后,梅汝璈立即对这一安排提出强烈抗议:“如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代表各自国家,我认为法庭座次应该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实属顺理成章。”因为他的据理力争,终于为国家争取到了应该有的座位。为了伸张正义,梅汝璈在审判过程中大量公布了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证据,例如在南京大屠杀中就用了砍头、挖心、剖腹、碾压、水溺、火烧、砍去四肢等令人发指的暴行,经过激烈的争辨,最后,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终于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名罪恶累累的首犯送上了绞刑架!梅汝璈参加的东京审判异常艰难,不论如何努力,还是有很多罪恶累累的日本战犯逃脱了法网,这让梅汝璈异常气愤和无奈,回到祖国后他拒绝国际上的全部邀请。

——摘编自廉颖婷《东京审判法官梅汝璈的家国情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汝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东京审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中的贡献及审判艰难的原因。

 

(1)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日本法西斯犯下了滔天罪行;梅汝璈本人的法学修养。 (2)贡献:不畏强权,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据理力争,宜传中国战场的抗日贡献;公布日军暴行证据,将首批日本战犯送上绞刑架;对国际法的发展和维护国际正常秩序发挥了历史性的贡献。 原因:中国国力尚弱;美国等国纵容日本法西斯战犯;各国之间的矛盾。 【解析】 本题考查梅汝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东京审判的背景和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中的贡献及审判艰难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梅汝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东京审判的背景,应当联系所学从东京审判的背景和材料中的“后来又到美国留学,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法学博士”等信息来回答。 (2)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中的贡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牺牲最大”“梅汝璈在审判过程中大量公布了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证据”“终于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名罪恶累累的首犯送上了绞刑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审判艰难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中国国力尚弱、美国等国纵容日本法西斯战犯、各国之间的矛盾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合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含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合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材料二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SAT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年,ACT正式作为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试比较》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是如何加强宋代的考试制度的?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别说明SAT和ACT设立的初衷,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决定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3年1月11日,法国借口德国拒绝履行赔偿义务,同比利时一起出兵占领了德国重工业区鲁尔。这次占领行动引起了英国的不满,英、法矛盾迅速激化。从鲁尔事件的整个过程来看,英国更有理由相信:正受到威胁的不是法国,而是德国。在英国看来,一个生产力强大、稳定、安全的德国可以作为一个和平、合作的伙伴吸收到大国联盟中去;而经济混乱、政治动荡、军队无法保证安全的德国会培养出不满和复仇主义情绪,甚至使德国滑向布尔什维克。随着英、法关系的冷却,英国在鲁尔事件结束后的10年里成为欧洲政治独一无二的主导者,其政策核心转为英、德协调。

—摘编自刘阿明《一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政策及其影响》

材料二1945年9月,美、英、苏、法外交部部长在伦敦会晤,法国正式提出自己的对德方案。方案内容包括:第一,不允许重建中央集权的德意志国家,反对德国建立全国性的政党和中央行政机构。第二,莱茵兰即莱茵河左岸地区脱离德国。科隆以南是入侵法国的通道,应该由法国永久占领……法国还要求大量赔款和拆迁德国工厂。这些主张形成法国战后对德政策的“法国方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提议……关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

—摘编自姜南《法德英关系与欧洲一体化(1945-1993)》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英国在鲁尔危机后,调整对法、对德外交政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提出“法国方案”的根本意图。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法德关系发生变化反映了欧洲怎样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发展进程中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举措是什么?

(3)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或调整?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3年,英国人赫德接任总税务司,掌握中国海关的管理权。面对当时晚清中国海关的腐败问题,他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详细的和绝对可靠的“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赫德曾说:“中国人说人性善,我们说人性恶。中国人寄希望于用教育养成规矩,我们则通过惩罚树立法律和规章。”他设立稽查账目税务司,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对各关财务会计进行监督,每年至少去每个港口检查账薄和账目一次,并且是抽查。配合上述制度改革,赫德还进行工资制度改革。赫德不仅在海关实行高薪养廉,还把这~做法作为一项重要建议,推荐给清朝政府。当然,后者并没有来纳。

—摘编自《老外在晚清反腐》

材料二早在1889年,英国就颁布了首部反腐败法规。至2003年针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制定或添加新的法律条文达10多类。英国往往是采用出一类问题制定一个法律,采取一项措施甚至设立一个机构等来进行处理。英国将教育防范作为其反腐败策略的中心,在教育防范上所下的功夫要比惩处大得多。在英国,很多腐败案件都是首先由新闻媒体予以披露的,大到政府对外政策,小到购衣物之类的生活细节都会被媒体曝光。因此,真正的腐败行为要承受的舆论风险可想而知。

—摘编自《国外反腐败招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海关反腐的特点,并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反腐的特点。综上两段材料所述,谈谈上述反腐行动带给我们的启示。

 

查看答案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一一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 经济全球化势头正猛

B. 世界己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C. 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 世界已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

 

查看答案

1787年6月4日制宪会议全体委员会上,富兰克林发言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人,会是个好人,今后的后继者会是怎样的人,就无人知道了。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为此,新成立的美国

A. 颁布成文宪法

B. 修改邦联制度

C. 采用共和政体

D. 构建分权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