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00年 改良后的蒸汽机中,62%被用于为炼铁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00年

改良后的蒸汽机中,62%被用于为炼铁炉、面粉厂等工业提供旋转动力

1816年

英国阿美士德率团访华,因为礼节等分歧,未能谒见嘉庆帝

1843年

中英签订《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

19世纪

50年代

荷兰、丹麦、普鲁士等国大幅度降低进口商品关税;法国大大降低钢铁和五金品材的关税

1860-1861年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与清政府用平等礼节;成立总理衙门,专门负责对外交往

1872-1894年

近代中国民营企业达到100多家,分布在纺织、面粉,造纸、船舶修理等多个部门

1895年

台湾发布战斗檄文,宣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1898年

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呼吁:“惟有合群以救之,惟有激耻以振之”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论题1: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 论证:首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取得较快发展;为了扩大海外市场,英国等国家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兴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海军,选派留学生,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列强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近代民族工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形成并得到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相继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推动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 总之,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近代化逐步展开。 论题2:西方侵略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论证: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虚骄观念,传统的以华复为中心的民族意识趋于崩溃;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及清政府在礼仪及机构方面的调整,加速传统的朝贡体制瓦解,客观上也促进华复中心观的解体;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峻,中国社会各阶层纷纷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民族意识觉醒;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把启迪民智与救亡图存联系起来;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农民阶级发起的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触及时代主题,是一场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引入西方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发展。 总之,西方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析】 根据材料可提炼出论题: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后,说明在西方文明冲击下,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推动中国近代化过渡到制度层面。最后进行总结,明确观点即可。也可提出其他论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秦朝和元朝的统治疆域较前朝空前扩大,所以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郡名日内史、三川、河东……汉中、巴都,蜀郡、黔中、长沙。后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

——明张岱所著《夜航船》

材料二  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

——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此种制度的设立在政治体制上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的改革有何作用。

(3)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谈谈我们可以得到的规律性认识。

 

 

查看答案

1938年11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的战略。国民党此举意在

A. 粉碎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    B. 塑造政府积极抗战的形象

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汲取中共游击战术的经验

 

查看答案

“苏维埃”的意思是代表大会,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中国农民弄不清它是怎么回事,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把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据此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红色苏维埃政权能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A. 边区特定的地理条件

B. 获得了农民的支持

C. 农民落后的认知水平

D. 苏联的成功经验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毛泽东的这一-战略原则起源于古代兵书中的避实击虚,但其意义却远远超出了避实击虚的范畴,还包含了保存有生力量、以面制点和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这一战略”是指

A. 独立掌握革命武装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D.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