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甄(1630-...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甄(1630-1704年)号圆亭,清达州人。顺治十四年举人,任山西长子县知县,不久坐事革职,寄居吴下,潜心着述,家徒四壁,父母、兄死不能葬,仍振笔着书不缀,乐在其中。谓君子当厄,正为学用力之时。自负甚高,交往甚少。已之书稿,爱之如宝。批判君权神授,认为君主只不过是匹夫、独夫而已。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认为杀人之事,帝王居其半。官吏杀人,皆非彼之所杀,天子实杀之。其将官吏之贪视为天下最大的虐政之一。认为多官害民,天下难治,非民而官。认为人相处应如兄弟,同处天地之间犹同处一帐之内,并认为此天地生人之道。主张允许士议于学、庶人谤于道,让庶民干政。呼吁治不平必须富民,提出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户空虚,虽府库积财如山,实为贫国。著有《衡书》,含有权衡天下之意,后改名为《潜书》,另有《潜文》、《潜诗》等。

——摘编自《中文百科在线词条资料》

(1)根据材料,概述唐甄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甄的思想主张。

 

(1)主要思想主张:批判“君权神授”,揭批君主专制的罪恶;痛恨官场腐败行为;主张社会平等相处、允许十士人和民众关心和议论政治;倡导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 (2)评价:唐甄生活于清朝初年,其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思想要求。他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批判,以及主张社会平等、允许士民议政等,已具有初步民主意识。他的不仅继承发扬了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的经世传统和批判精神,还提出了救治社会弊端的具体措施。 【解析】 (1)据材料“批判‘君权神授’”、“其将官吏之‘贪’视为天下最大的虐政之一”、“认为人相处应如兄弟,同处天地之间犹同处一帐之内”、“主张允许‘士议于学’、‘庶人谤于道’,‘让庶民干政’”、“呼吁治不平必须富民,提出富在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归纳。 (2)评价,结合明清早期反封建启蒙思想的评价的相关知识,从其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结合其思想主张加以评价,即可得出其思想一方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体现了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朝鲜战争结束,美国政府认为,“共产党国家只不过将停战作为削落和分裂自由世界的手段”。据此艾森豪威尔政府一方面加强对日韩的援助。另一方面努力促成“尽早建立包括菲律宾、日本、中华民国、韩国在内的...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因此朝鲜战争以后,美日韩三国同盟关系也有了新进展。1853年11月17日,美韩正式签署《共同防御条约》,这标志着美韩同盟的建立,从此,韩国正式成为美国在东北亚一个重要的盟友。

—据夏季亭《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在东北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所采取的措施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民国初年的议会政治失败后,孙中山逐渐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首先需要的是由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的强势的政府来统一中国,并在强势政权整合下发展实业经济。而要使国民党具有承担强势政权的功能,孙中山走的第一步就是,使中华革命党内部讲究领袖崇拜,他要求重新登记的国民党员履行按手印的仪式对孙中山本人效忠宣誓,以此来强化领袖的权威性。其次,从1923年起,孙中山按照列宁主义的组织模式来进行国民党改组,借助于从苏联提供的物质支持、组织技巧,来使国民党集权组织化。第三,孙中山成功地在苏俄帮助下,建立黄埔军校,培养自己的党军。这样,孙中山成功地把国民党从一个处于边缘状态的脆弱松散的议会竞争型政党,转变为以党军为实力后盾,以孙中山的个人权威为效忠对象,以列宁主义集权组织模式为基础的新型的权威主义政党。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这一事件。

 

查看答案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之谜。对此已经有多个版本的解答。李约瑟自己认为,中国强大的封建官僚制度是最主要的原因;经济学家林毅夫提出,科举制度是最主要原因;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则提出,中国文字的模糊性和形式逻辑的缺乏是主要原因。

——改编自易纲《求解中国科技落后的‘李约瑟之谜’》和搜狗百科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李约瑟难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13年和183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9世纪20年代,英国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税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18411846年,又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035种商品的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条例。1849年终止了从17世纪50年代保留下来的航海条例。1860年,英、法签订英法通商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

—摘编自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郑观应、薛福成等人先后提出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由各国的相互隔绝的时代变为互相“联属”的时代。他们还认识到,导致这种时代变动的原因是西方各国工业发展,商务发达,使“环地球九万里之中,无不周游贩运”。通商贸易是沟通各国的桥梁,联系世界的纽带。他们谈到这种认识时说,“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划疆自穹,不相往来百货流商云集”,从而形成了各国交往、相互通商的新局面。薛福成说:“余观火轮舟车之迅捷,因念人心由拙而巧,风气由朴而华,固系宇宙间自然之理。”……在对这种局势发出的大声疾呼中,郑观应以“鲸吞蚕食,虎踞狼食”来描绘这个局面竞争的残酷,可谓痛切而形象。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行的通商贸易政策,并说明该政策得以推行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并加以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2000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促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吸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

B. 吸收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C. 中国改革开放在城市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