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相对抗。如王艮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人欲即是天理”;李贽讲“私”讲“利”,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直至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义中之利,君子所贵”,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提倡“实学”,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提倡以孔子生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及戊成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一时之间,“保教、保种、保国”之说盛行,风行草偃,信从者众,甚至连日后以“排满”著称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写就《客帝论》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为共主,以清廷为霸府”的主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叶以后有识之士反理学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1)原因:宋明理学宣扬的伦理纲常偏离了正统儒学追求伦理道德与现世人生相协调的精神;城镇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世俗生活繁荣;君主专制统治强化,旧制度走向衰落。积极影响:面向现实人生、反对理学的蒙昧和禁欲倾向,具有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意义;提倡正统儒学的民本思想,强调经世致用,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2)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卒前严重,民族意识日益觉醒;孔子代表特定的道德、文化秩序,是数千年来中国社会的主流;将孔子符号化,视“孔教”与“保国”同等重要,能够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建构文化民旗主义意识形态。评价:康有为当时尚未认识到西方基督教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但他将宗教理性力量作为政治改革的精神土壤,将孔子符号化并赋予宗教性色彩,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激发了文化民族主义意识。同时,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导致孔子形象神秘化,违背了儒学的世俗化倾向。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明朝时期经济发展、政治腐败以及思想变化等角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一“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结合所学,从思想启蒙以及促进儒学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并结合康有为变法寻求舆论支撑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康有为思想特点以及利用孔子思想变法方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许多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了长期的贸易协定,代替了原来以一年为期限的短期协议。这种情况表明

A.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巨大

B. 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呈现加强趋势

C.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发展

D.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经扫清

 

查看答案

读下表。

1933年3月10日

宣布停止黄金出口

1933年4月5日

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

1933年6月5日

宣布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

1934年1月10日

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

 

 

据此可知,美国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A. 恢复银行信用

B. 促进工业复兴

C. 提高商品价格

D. 缓解债务危机

 

查看答案

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

A. 议会高于王权原则尚未确立

B. “责任内阁制”政府重新建立

C.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王权滥用

D. 国王试图平息政党政治危机

 

查看答案

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曾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已。”怀特海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古希腊哲学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

B. 古希腊哲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C. 西方哲学思想的原创性相对薄弱

D. 西方哲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查看答案

1956年5月

国务院召开全国体制会议,检查中央集权过多的问题

1960年冬

党中央确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961年1月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

 

 

综合上表可知,在此期间,中国

A. 试图摆脱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

B. 努力探索国民经济体制改革

C. 初步解决运用市场机制的问题

D. 逐步加大力度干预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