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的次日清晨,在张学良召集的东北集团高级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的次日清晨,在张学良召集的东北集团高级将领会议上,顾维钧提出两条建议:第一,立即电告南京要求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行政院提出抗议,请求行政院召开紧急会议处理这一局势;第二,立即派出一位能说日语的人设法去找日本旅顺总督,并且也找当时南满铁路总裁内田康哉,他是日本前外相。顾维钧提出第一条建议的依据是九一八事变造成了深刻的亚洲和国际危机,顾维钧分析其因果关系所在,“满洲问题,非仅中国之问题,乃一国际之问题。此问题之解决,与世界前途实有重大关系”“国际和平之诸种保障,如《非战公约》,国际联盟,皆与此问题密切相关”。这一问题的国际性在于“满洲在国际交通上地位重要,若为他国占领,则国际势力之均平必见破坏,而沿太平洋各国之地位,必发生重大危险,且势必引起战争”。张学良为了使南京国民政府承担起解决事变的责任,采取了第一条建议,决定依赖国联,听命中央。

—摘编自岳谦厚《顾维钧与抗日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维钧提出“第一条建议”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维钧提出“第二条建议”的目的与依据。

 

(1)理由:世界大国在华拥有较大利益,中日战争必然引起世界大国的强烈反应;诉诸国联可以借助国联将问题公之于世,得到同情;采取和平外交方式,争取国联同情,与国联结成联合阵线对付日本的侵略,切合实际。 (2)目的:探听日本的意向,寻求与日本的交涉,以免事态的扩大。依据:请求国联是必要的,但国联难以立刻采取有效行动;国联只能间接给日本压力,使其不再扩大侵略行动。 【解析】 (1)依据材料“满洲在国际交通上地位重要,若为他国占领,则国际势力之均平必见破坏,而沿太平洋各国之地位,必发生重大危险,且势必引起战争”,从中日战争的影响、希望国联等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立即派出一位能说日语的人设法去找日本旅顺总督,并且也找当时南满铁路总裁内田康哉”,从“探听日本的意向,寻求与日本的交涉,以免事态的扩大”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第一条意见”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晋王朝建立后,长期战争所形成的土地荒芜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社会上还有不少劳动力;此外,由于屯田制被破坏,屯田土地相继为世家大族所吞侵,屯田兵民沦为私家佃客,只有部分屯田农户转为国家编户。……于是西晋王朝颁布了占田课田令,其内容是“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课田就是督课、劝课的意思,“课田制的颁市就规定了丁男、丁女耕田的数字。这个标准是给予地方官的,按照每郡每县应课的人口数应该共垦田若干,地方官必须负这个责任”。就是说,课田一般是实际耕种的土地,也是地方官征收田租的依据,而占田只是鼓励每个农户耕种百亩土地,两者作用不同。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王朝颁布占田课田令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晋王朝颁布占田课田令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为经典经济增长描述了六个特征:①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②生产率本身的高增长;③经济结构变革的高速度;④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⑤增长在世界范围的迅速扩大;⑥世界各国增长的不平衡性。相对于传统社会的经济增长,工业革命使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等有了新的含义。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围绕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相对抗。如王艮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人欲即是天理”;李贽讲“私”讲“利”,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直至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义中之利,君子所贵”,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提倡“实学”,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提倡以孔子生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及戊成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一时之间,“保教、保种、保国”之说盛行,风行草偃,信从者众,甚至连日后以“排满”著称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写就《客帝论》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为共主,以清廷为霸府”的主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叶以后有识之士反理学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许多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了长期的贸易协定,代替了原来以一年为期限的短期协议。这种情况表明

A.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巨大

B. 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呈现加强趋势

C.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发展

D.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经扫清

 

查看答案

读下表。

1933年3月10日

宣布停止黄金出口

1933年4月5日

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

1933年6月5日

宣布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

1934年1月10日

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

 

 

据此可知,美国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A. 恢复银行信用

B. 促进工业复兴

C. 提高商品价格

D. 缓解债务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