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全党全社会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材料一: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死者超过1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

—摘编自赵伦芬、谢晖《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

材料二: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1933年1933年,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执行机构——联邦紧急教济署。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罗斯福称:“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至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鉴于此,政府实行“以工代赈”计划,规定有工作能力者须参加有酬劳动获得工资。并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失业者每周可领取15美元至18美元的失业保险金。总之,罗斯福新政为人类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曾贵《“罗斯福新政”的就业工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一个特点并分析其扶贫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实行社会救济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1)特点:救灾与防灾相结合;赈灾与备荒相结合;鼓励民众平时储备和筹备保险;强调构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答出任意1点即可) 原因:中国近代灾荒频繁;郑观应富有慈善情怀;西方慈善文化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答出任意3点即可) (2)背景:经济大危机造成了美国社会经济衰退,并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自由放任政策宣告失败。(言之成理,均可酌情赋分) 意义: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福利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言之成理,均可酌情赋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中国近代灾荒频繁、郑观应富有慈善情怀、西方慈善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经济危机引起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自由放任措施失败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罗斯福新政为人类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罗斯福新政对于美国和世界影响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冷战结束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尤其是在面对非货物贸易时,很难在关贸总协定的旧框架内谈判,因而有必要创立—个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来分别谈判解决。”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A. 促进了冷战局面的结束

B. 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C. 顺应了全球化发展趋势

D. 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因为正是由于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这说明苏联解体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A. 两极世界最终解体

B. 美国失去战略对手

C. 世界形成多极格局

D. 资本主义内部对抗

 

查看答案

1985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宣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人家庭才能享受产妇津贴、死亡律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这种做法

A. 体现出凯恩斯主义的指导

B. 有助于走出“滞涨"困境

C. 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 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查看答案

1928年斯大林主持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强调,对于社会主义来说,商品、货币关系只能来自“外部”,即非社会主义的东西;计划的有效范围与商品、货币关系发生作用的范围成“反比”,因为两者是对立的。这个认识

A. 有助于战后苏联的改革探索

B. 严重阻碍苏联工业化的完成

C. 与新经济政策的理念相一致

D. 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查看答案

英国曾是历史上拥有最大殖国民地的国家,但在1852年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却说:

A. 英国实力下降已无力统治更多的殖民地

B. 海外市场的拓展对英国的发展意义重大

C. 广建殖民地是国家政策的重大失误表现

D. 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英国改变扩张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