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抑商是秦汉以来历代王朝一以贯之的工商政策,因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抑商是秦汉以来历代王朝一以贯之的工商政策,因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基础是乡村衣民以及他们的农止生产。商业对乡村农民形成有力冲去:一方面有品交换与高利贷盘剥着农民;另一方面,大量的商业资本投入土地,兼并着农人;更重要的是商业活动丰厚的利润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这样就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摘自王俊《中国古代经济》

材料二:目前,全国农村己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摘自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三:不可否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从1929—1933年的"大萧条”阴影里走出来,从绝望中看到些许希望。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各国政府的一系列经济干预政策对经济的恢复发展、社会的稳定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搞自林子勤《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姑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和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目的:稳定农耕经济、维护封建统治。后果:抑制了古代经济活力,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进步。(言之成理,均可酌情赋分) (2)原因:人民公社不适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日益阻碍中国农业的发展;各各地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试验的成功。(言之成理,均可酌情赋分) (3)评价:有利于减少社会生产的盲目性,推动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但是国家干预过多又压抑了经济活力,形成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涨”局面;同时它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利弊两方面任两点,言之成理,均可酌情赋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的信息和所学从稳定农耕经济以及维护封建统治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思考回答即可。 (2)依据材料二“全国农村己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并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经济体制思考回答。 (3)依据材料三“二战后西方各国政府的一系列经济干预政策对经济的恢复发展、社会的稳定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全党全社会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材料一: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死者超过1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

—摘编自赵伦芬、谢晖《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

材料二: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1933年1933年,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执行机构——联邦紧急教济署。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罗斯福称:“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至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鉴于此,政府实行“以工代赈”计划,规定有工作能力者须参加有酬劳动获得工资。并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失业者每周可领取15美元至18美元的失业保险金。总之,罗斯福新政为人类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曾贵《“罗斯福新政”的就业工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一个特点并分析其扶贫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实行社会救济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冷战结束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尤其是在面对非货物贸易时,很难在关贸总协定的旧框架内谈判,因而有必要创立—个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来分别谈判解决。”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A. 促进了冷战局面的结束

B. 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C. 顺应了全球化发展趋势

D. 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因为正是由于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这说明苏联解体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A. 两极世界最终解体

B. 美国失去战略对手

C. 世界形成多极格局

D. 资本主义内部对抗

 

查看答案

1985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宣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人家庭才能享受产妇津贴、死亡律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这种做法

A. 体现出凯恩斯主义的指导

B. 有助于走出“滞涨"困境

C. 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 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查看答案

1928年斯大林主持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强调,对于社会主义来说,商品、货币关系只能来自“外部”,即非社会主义的东西;计划的有效范围与商品、货币关系发生作用的范围成“反比”,因为两者是对立的。这个认识

A. 有助于战后苏联的改革探索

B. 严重阻碍苏联工业化的完成

C. 与新经济政策的理念相一致

D. 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