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下表反映了清朝前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状况。相对于明朝,其突出变化是
地区 | 直隶 | 江苏 | 江西 | 福建 | 台湾 | 广东 | 陕西 | 四川 | 云南 |
行业 | 采煤业 | 丝织业 | 制瓷业制烟业 | 制茶业 | 制糖业 | 丝织业 | 造纸业 | 制盐业 | 冶铜业 |
A. 发展缓慢
B. 地位提高
C. 不平衡性
D. 范围扩大
明清时期,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汉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剧增17倍,外来人口构成了市民的主体。出现了“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的现象,这说明
A. 汉口成为当时重要的商业城镇
B. 古代城市崛起依赖于水陆交通
C.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城市化
D. “农工商皆本”思想得以贯彻
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现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是北宋最早发行纸币的直接史料
B. 说明北宋时期已经废除郡县制度
C. 有力佐证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体现了北宋活字印刷的高超水平
唐代很多描绘商人生活的诗篇中,多描绘商人和农民的差别;而到了宋代,文学作品更多宣传的是商人和儒生的差别。这一变化说明
A. 经济形态变化催生儒学新的义利观念
B. 思想文化多元化倾向明显
C. 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价值取向变化
D.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据史料记载:今(唐代)所货木棉,特其细紧者尔。当以花多为胜,横数之得一百二十花,此最上品。海南蛮人织为布,上出细字,杂花卉,尤工巧,即古所谓白叠布。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 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
B. 纺织工艺技术水平较高
C. 棉纺织业代替了丝织业
D. 纺织领域吸收外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