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 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
B. 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C. 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 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明史》载:“洪武三年(1370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於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一种商业凭证)。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材料表明,明初商人从开中法的实施中得到的最大经济利益是
A. 获得边境军需物资的垄断性经营权
B. 获得政府给付的高额运输费用
C. 获得政府特许的日常必需品专卖权
D. 获得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的机会
“三月桃花水,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春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杜甫《春水》)诗中提到的唐代经济情况包括
A. 农民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他们使用的耕牛、种子等,都是由地主提供的
B. 小河边有架用竹片造的水车在旋转,上面吊的许多竹筒正在灌溉“小园”
C. 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
D. 自然条件的完备带动了家庭手工业的繁荣
(题文)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工商业取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
①纺织业手工工场的出现 ②沿海外贸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③制瓷业中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④政府垄断盐、茶等商品的经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景象说明
A. 当时这些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兴盛、市场也具有了可观的规模
B. 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呈现出明显具有专业化倾向的手工业城镇
C.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迅速发展
D. 商人地位大大提高,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五代后周世宗诏曰:“(东京)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识……今后凡有营葬并草市,并须去标识七里外。其标识内,候宫中擘画(划分),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除此之外),即任百姓营造”。由此可见,当时东京城内
A. 邸店难以满足商帮需求
B. 商品交易受官府直接监管
C. 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
D. 草市场所由政府明确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