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编剧写了个剧本《乌镇人在上海》,有个片段反映的是1906年的情形,其中明显错误...

某编剧写了个剧本《乌镇人在上海》,有个片段反映的是1906年的情形,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A. 场景1:去上海大清邮政局发信回家报平安

B. 场景2:从乌镇出发乘轮船去上海

C. 场景3:去“又一村”看电影《定军山》

D. 场景4:到上海机场转乘飞机抵达亲戚家

 

D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06年”,大清邮政局于1896年宣告成立;1872年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定军山》拍摄于1905年;故ABC排除。1920年中国才出现民用机场,故D项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4年1月29日,《申报》发表题为《记新式小车》的评论道:“二轮小车近上海新创设之举,租界通衢已见。斯新式妆饰华丽,乘坐舒服,想实适于时需也。其车来于东洋……所望者惟车数之日渐增多耳。”下列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新式小车”是近代交通工具自行车

B. “新式小车”仅仅满足了达官贵人的出行需要

C. “新式小车”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

D. “新式小车”已经取代传统交通工具

 

查看答案

(题文)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而早在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查看答案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

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

A. 报道国内外大事    B. 传播商业信息

C. 宣传政治主张    D. 娱乐大众

 

查看答案

清人严有禧在其《漱华随笔》中记载了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名。由年长者致词,谓:“某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这表明

①受西方文明影响,中国婚俗发生较大变化

②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

③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较大程度提高

④民间请求缔结婚姻有严格的礼节和礼仪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1909年,有《京华百二竹枝词》写道: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词中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媚外心理的驱使    B. 工业文明的影响    C. 攀比世风的结果    D. 生活水平的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