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

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C 【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出战国时期诸子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的现象,这折射出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大变革、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的信息,故错误;各家之间相互学习,互相融合,但不是思潮趋一,故B项错误;D项是春秋时期的特征,故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 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B.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 道家主张“天道自然”

D.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查看答案

历史课上,老师让学生用一句最准确的话评价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深远的影响,下列评述你认为最贴切的是

A. 甲:思想上的大一统带来了中国历史政治上长久的统一

B. 乙:儒家经典成为教育的核心,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C. 丙:起用儒学家参与政治,儒学之士成为中国文化舞台上的主角

D. 丁: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某学者在晚年将其学说体系归纳为“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该学者是

A. 程颐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阳明

 

查看答案

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战乱频繁

B. 社会发生大变革

C. 私学兴盛

D. 出现新兴地主阶级

 

查看答案

《明夷待访录》中记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

A. 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 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 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 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