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解析】 (1)从材料中的“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可以看出,第一次是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从材料中的“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可以看出,第二次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从材料中的“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可知,第三次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儒学指12-17世纪主导中国思想的儒家学说。新儒学是对佛教、道教的回应,并最终成功的融合了后两种信仰体系的一些内容(“理”源于佛教,“气”源于道教),将儒家思想体系化,真正形成了“儒学”,因而也最终强化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摘编自魏根深《中国历史研究手册》

材料二  儒家一直比较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前期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主张“学以至圣人”求自己和他人能够把圣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圣人的人格为导向,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注重个体内在情感的调节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晰的头脑,以期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儒家道德修养观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查看答案

顾炎武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与该观点相呼应的先秦儒家思想是

A.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查看答案

在河北定州汉墓出土过用隶书书写的竹简《论语》,对该竹 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    )

A. 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

B. 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

C. 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

D. 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

 

查看答案

(题文)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朱子说:“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己乃所以复礼,而非克己之外别有复礼之功也。”“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于一旦豁然欲尽而理纯。”可见,两人的“克己”

A. 产生的背景相同

B. 使儒学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C. 是封建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D. 实现的途径不同

 

查看答案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不包括

A. 格物致知

B. 君权神授

C. 天人感应

D. 三纲五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