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规定:每丁每年缴纳租粟2石;户调随乡土所产,绫2丈,锦3两,或纳布2丈5尺,麻3斤;每丁每年服役20天,闻年22天,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一天折合纳绢3尺,称为庸。……
材料二 1581年张居正改革,其内容为“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材料三 丁口之输赋也,’其来旧矣。至我朝雍正问,固各疆吏奏请,以此摊入地亩。于、是,输纳征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惟均之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
材料四 清朝前期人口统计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唐朝到清朝分别实行的赋税制度,并概括其各自的特点。
(2)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实行这种赋税制度的积极效果。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之际的文化,橫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有多种意见。在这些意见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种现点认为明清之际的文化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的文化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种观点加以论证。
秦王统一六国的时间采用公元纪年法应为( )
A.公元前二世纪早期 B.公元前二世纪晚期
C.公元前三世纪早期 D.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
①秉笔直书 ②言必有据 ③论从史出 ④以小见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下列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
B. 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
C. 标志着世俗文学的诞生
D. 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
五代、宋朝的“音乐文学”,上承于诗,下沿为曲。在这一“音乐文学”的创作中取得伟大成就的是
A. 屈原
B. 司马相如
C. 苏轼
D. 关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