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一个法国思想家曾说:“如果君主不能给自己的臣民创造幸福的生活,反而想压迫...

(题文)一个法国思想家曾说:“如果君主不能给自己的臣民创造幸福的生活,反而想压迫和毁灭他们,那么,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下列观点符合孟德斯鸠此言论含义的是

A. 理性思考可以完美了解世界

B. 人民有权以暴力推翻专制统治

C. 近代社会思想家追求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

D. 启蒙运动倡导社会各阶级平等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孟德斯鸠认为如果君主压迫和毁灭自己的臣民,那么人民就有权不服从甚至推翻君主的统治,即人民有权以暴力推翻专制统治。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

B. 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特权思想

C. 封建制度解体时期新兴思想的出现

D. 希望继续维护天主教会权威的思想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评论某一运动:“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是

A. 苏格拉底

B. 彼特拉克

C. 马丁·路德

D. 孟德斯鸠

 

查看答案

(题文)演说在雅典民主时代特别发达,因为它在那时政治上很有实用,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其次是在议会里,一场演说苟能抓得人心,立即大见成功。下列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

演说功用在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

智者学派的崛起得益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推动

演说术的兴盛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环境的内在需求

A. 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2017年习近平在全国政治工作会谈上说: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监督机制从古代就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在秦朝我国监察机制基本形成。

材料二汉代的监察机构叫作御史台,长官仍为御史大夫。汉朝的御史大夫既有参与朝政的权力,又有“制监百司,纠绳不法”的权力。汉武帝将全国划分13个大监察区,设刺史负责监察工作。汉武帝还为刺史规定了“六条问事”,其中五条是针对不法官吏制定的,一是假公济私,侵夺百姓;二是草菅人命,滥施刑罚;三是任用非人,压制人才;四是放纵子弟,为非作歹;五是庇护豪强,通行受贿。

材料三唐代监察机制更为严密,台院“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殿院“掌殿廷供奉之仪式”;察院“掌分察百僚,巡按州郡,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唐代监察制度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御史可以参加司法审判,对于重大案件,“则诏下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同案之”。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俗称“三堂会审”。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御史“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组织部副部长韩愈就曾担任过监察御史。

——据《新唐书百官志》、《唐六典》

材料四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节选自《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

(1)材料一体现的是什么制度?请你根据所学例证“秦朝我国监察机制基本形成”。

(2)结合材料二简述汉代监察机制的特点并简要分析汉武帝设刺史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简述唐代检察制度的特点,并谈谈此制度的弊端。

(4)材料四向我们透露了什么历史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规定:每丁每年缴纳租粟2石;户调随乡土所产,绫2丈,锦3两,或纳布2丈5尺,麻3斤;每丁每年服役20天,闻年22天,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一天折合纳绢3尺,称为庸。……

材料二  1581年张居正改革,其内容为“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材料三  丁口之输赋也,’其来旧矣。至我朝雍正问,固各疆吏奏请,以此摊入地亩。于、是,输纳征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惟均之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

材料四  清朝前期人口统计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唐朝到清朝分别实行的赋税制度,并概括其各自的特点。

(2)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实行这种赋税制度的积极效果。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